在上一篇文〈閉嘴,是品牌課裡最難教的商業短影音修煉〉,我跟你聊了「閉嘴」的智慧:成熟的人不是什麼都要爭,而是懂得把能量收回,留給值得的地方。那是管理外部衝突的一種心法。
但就算你學會冷靜、懂得閉嘴,很多人還是會被卡在另一個更大的陷阱:拖延。
你明明知道要開始拍短影音,卻總是等腳本完美、等器材齊全、等「有空再說」。結果三個月過去,什麼都沒開始。
這不是個人的小毛病,而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現象。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早就告訴我們:拖延是「越窮的人」最容易掉進的陷阱。今天這篇文,我會從心理學拆解拖延背後的機制,再帶你看到它對經營短影音和個人品牌的真實殺傷力。
最後,給你三個反向提醒,幫助你不再被拖延困住。

一、拖延不是懶,而是認知負荷

小時候老師常罵:「你就是懶!」但長大後才發現,拖延和懶惰不是一回事。心理學家研究發現:越窮的人,越容易拖延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的大腦被「認知負荷」(cognitive load)壓垮了。
想像一下,你每天要煩惱房租、學費、信用卡帳單,甚至不知道下週飯錢在哪裡。當大腦被生存壓力塞滿,就像手機後台同時開了一百個程式,整台機器早就卡住了。這時候,哪還有餘力去規劃未來?
拖延變成一種「精神止痛藥」:我先滑手機、先打遊戲,讓自己暫時忘掉壓力。
研究顯示,窮人的拖延比例是富人的三倍。因為富人有餘裕規劃未來,而窮人只能專注在眼前「怎麼活下去」。這不是性格問題,而是結構問題。
所以,如果你常拖延,不要急著自責,先看見:這是你的大腦在自保。

二、拖延在品牌經營裡的殺傷力

但在經營短影音、個人品牌的路上,拖延卻是最昂貴的代價。因為創業和內容,不是等你準備好才開始的,而是「先開始,邊走邊修」。
我見過太多人說:「等我腳本寫好再拍」、「等我有好器材再錄」、「等我粉絲多一點再推產品」。結果一等就是半年、一年,最後熱情消失,市場也早被別人搶走。
你要知道,在這個時代,速度就是槓桿。別人已經拍了 50 支影片累積經驗,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開第一支。別人已經用行動測市場,你卻還在想「觀眾會不會喜歡」。
拖延不是讓你停在原地,而是讓你不斷「落後」。因為市場不會等你,對手也不會等你。
在內容經營裡,拖延就是隱形的破產。

三、三個反向提醒,幫你打破拖延

我不是要你靠意志力硬衝,因為拖延本來就不是自律問題,而是方法問題。這裡有三個反向提醒:

不要喊大目標,先做小切片

不要說「我要做自媒體」,太大了。改成「今天先寫 100 字腳本」、「先拍一支 30 秒影片」。讓大腦看到小步驟,比大目標更容易開始。

不要等待完美,而是接受不完美

你永遠不會準備好。最笨的方式不是「開始了很爛」,而是「爛都還沒開始」。每一支影片都是市場回饋,你不做,就永遠不會知道哪裡要改。

不要靠意志力,而是靠設計環境

想專心寫文?把手機放另一個房間。想養成產出習慣?每天固定一個「上稿時間」。環境比意志力更可靠。
這三個提醒非常的簡單,但對我自己來說受用無窮,這三個簡單的步驟帶我真的打破拖延的惡性循環。

四、快速開始來驗證你的成果

拖延不是懶惰,而是大腦在壓力下的自我防衛。
但在商業和品牌經營裡,拖延卻是最昂貴的陷阱。因為市場只獎勵行動,不獎勵等待。
所以,別再說「等我準備好再開始」。真正的差距,不是誰更聰明,而是誰更快開始。
你拖掉的,不只是時間,而是機會。


歡迎來信,我將會親自回應

若有商業合作、講課需求 都可直接寄信,至此 info@liontalk.com.tw